维知期刊网,职称论文发表平台你好 ! 欢迎访问维知期刊网 ! 投稿邮箱 : weizhiqikan@163.com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献库 > 历史论文 > 英国殖民地下印度农民反抗研究绪论
英国殖民地下印度农民反抗研究绪论
时间 : 2021-01-25 15:00:00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殖民地不同阶段印度农民起义探析
【绪论】英国殖民地下印度农民反抗研究绪论
【第一章】殖民地早期印度的农民起义
【第二章】19世纪后半期印度农民起义
【第三章】印度殖民主义晚期的农民起义
【结语/参考文献】不同时期印度殖民地农民抗争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论

一、选题意义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以国家为中心的历史研究出现了衰落的趋势,代之而起的是“从底层开始”的社会历史研究。1976 年,艾瑞克·斯托克斯(Eric Stokes)提出了要在殖民主义历史中“还原农民”①的观点,并指出要关注跟农民叛乱有关的每一个细节。这一主张引起了学术界对印度历史上农民叛乱的关注。20 世纪 80 年代形成的庶民学派更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印度殖民地时期农民起义的研究上。农民起义研究的重要性和可塑性可见一斑,所以本文就是要追随前人的脚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殖民地时期印度的农民起义,以求能够给读者呈献一个更加完整的农民起义的历史。

剑桥学派对印度历史做了非常详尽的研究,其中对区域性农民运动也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印度按照语言重新划分邦之后的地区群众运动。但是他们对教派历史和区域历史不太感兴趣,而对政治层面上的分离做了很多研究。

早期庶民学派通过对殖民地时期的农民起义以及其他各种危机的研究,试图从文化层面上思考农民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反抗模式,进而总结农民的庶民意识的一般结构,并用这种结构来重新解读殖民地时期的历史档案以及先前各种形式的书写,从而恢复庶民在历史书写中的主体性。但是到了后期,庶民学派开始与后殖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合流,成为其中的一支。

与此同时,国内关于印度的研究还不是特别多,仅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印度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还较弱,历史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政治史方面,社会史研究成果较少。本文选择了以农民起义的社会抗争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丰富学界对于印度社会史、对于印度抗争政治的研究,这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再者,本文根据殖民政权在印度农村地区所采取的剥削方式的不断变化把印度的殖民主义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分析每个阶段的农民起义,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各个时期农民起义的不同特点,这种纵向比较与断面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是本文的另一个创新点。笔者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印度农民起义的历史。

二、学术史回顾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过去的25年里,印度殖民地时期的农民起义与抗争一直是历史着作中最受关注的主题,关于18世纪晚期农民起义和19世纪早期农民和部落运动的文献已经很多了,但是基本上都是外文文献,国内的专着基本没有,有个别专业性的文章也只是侧重于某一个点来写的,对印度农民起义的整体研究基本没有。所以,对这个主题的研究可参考的着作和论文资料绝大部分都要来源于外文资料。

《新编剑桥印度史》详细介绍了印度各方面的历史,尤其是在《农民劳动和殖民地资本:1770年以来的孟加拉农村》①一书中,苏加塔·鲍斯教授评判性地综合了已有的学术成果,对1770年当代的印度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变迁提供了一种新的诠释。作者对印度的人口、商品生产、农业社会结构和不断变化的农民抗争形式等主题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同时还探究了经济发展同初级生产和榨取的关系,是了解殖民地和后殖民地时期印度农村发展的一本非常重要的着作。

另外一本可参考的着作是拉那吉特·古哈撰写的《殖民地时期印度农民起义的基本面向》②,这本书是古哈为代表的庶民研究学派的关键性文献。此书是以印度1783年到1900年这117年间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为主来研究印度殖民地时期农民起义的基本方面的。在以往很长一段历史中,“农民”作为历史研究的主题是被边缘化的,而古哈这本书中正是在关注农民。他试图去寻求农民到底想要什么,他们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以及他们是怎样共同行动的。然而,他所面临的问题是这些事件的史实绝大部分都是由精英记录下来的,所以古哈尽可能地发挥这些证据的最有利之处,努力去创造一个反映印度殖民地时期农民起义本性的一幅完整画面。这是一本具有学术性的可靠着作,它能够经住时间的考验,而且应该在学术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A.R.德赛的《印度的农民斗争》叙述了过去二百多年来爆发的部族和庶民反对封建领主和殖民主义的斗争,分析了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各种社会和政治组织,评价了甘地、国大党和共产党以及其他党派对农民运动的态度。从解决印度本身所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来看,这本书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L.纳塔拉詹的《印度的农民起义:19世纪后半叶(1850-1900)》①一书以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从许多文献资料中发掘了1850-1900年半个世纪以来印度农民起义的史料,其论点贯穿着驳斥帝国主义代言人的资产阶级唯心论的精神,并对国民大会党的错误历史观点进行了必要的揭发和批判。作者在书中的几个地方以雄辩的历史资料暴露了被誉为印度圣雄的甘地,被誉为印度国民大会之父的休谟,被誉为现代印度大改革家的罗伊等人的改良主义观点,做了尖锐的批判。这本书正如作者所言,虽然还不是19世纪印度农民斗争的全面历史,但是它对帮助人们了解现代印度人民英勇斗争的轮廓来说,是一本非常有用的着作。

此外,还有一些很有价值的论文,如L. S.维什瓦纳特的《印度殖民地时期的农民运动》②一文就通过审查印度殖民地时期的农民斗争和他们试图了解现实的各种有影响力的概念框架和类型学,作者争论到把农民运动作为一种回应来研究更加有益,这种回应是基于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满,把多样化的农民阶级按照种姓、等级和身份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这种观点是对农民运动的一种新的认识。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相关的研究不是特别多,对于印度农民起义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系统性的专着基本没有,目前来看也就有为数不多的几本着作和文章而已。

陈义华主编的《后殖民知识界的起义:庶民学派研究》③一书不仅对庶民学派的思想以及研究方法做了详细介绍,而且也提到了研究庶民的一个最好方式就是研究各种形式的庶民起义,因为只有在社会动荡和庶民运动纷起的情况下,精英书写的历史档案才有可能留下有关庶民的行动和信仰。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最好地表明精英的主导不能够完全代替和压制庶民这个领域,是庶民“独立的政治领域”存在的最好证据。他们“试图寻找庶民意识形态的不变表达形式以及庶民社区内部的关系模式,即庶民意识的结构。”①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庶民与精英之间的权力关系是很不明显的。陈义华认为,起义不仅是对外部经济与政治刺激的自动反射,也是庶民实践和庶民集体意识的集中表达。②

黄思骏在《英国学者论印度农民起义》③一文中分析了凯思林·高夫的《印度农民起义》一文中的观点,高夫提出了与西方一般资产阶级学者不同的观点,他强调印度农民的革命潜力,并从十三个方面概述了印度农民起义的背景,认为英国在印度推行的殖民政策和印度独立以来在帝国主义影响下推行的种种政策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农民起义的原因。最后,作者指出从印度日益深重的贫困、饥荒、失业和劫荡来看,可以肯定印度的农村苦难只有由农民拥护的、走向社会主义的革命才能消除,但斗争是长期的而且是艰巨的。

袁放生的《介绍<印度农民斗争论文集>》④中介绍了印度德赛编着的《印度农民斗争论文集》,该论文集包括了编者两篇在内的三十九篇文章,分为六大部分,并附有一张农民起义中心示意图,对我们研究农民起义非常有益。

黄思骏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农业的商品化》⑤一文中指出殖民地时期印度农业的商品化不是农业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产物,而是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地商品市场的产物。英国统治印度的根本目的是要把印度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及商品和投资市场。为此,殖民当局迫使印度农民种植各种市场所需要的经济作物,这样既可以增加殖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又可以为英国在印度开办的工厂提供原材料。而印度农业的商品化也给农民们带来了灾难,农业的商品化加剧了农村的土地转移和阶级分化。在此过程中,小土地持有者由于抵押等原因纷纷失去土地,变成了佃农和无地雇农。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们的不满情绪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农民的抗争就会出现。

王立新在《印度农民政治文化变迁和现代民族运动的兴起》⑥一文中认为在印度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农民虽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但是他们除了关心自己所在村社的事情之外,对全国性的政治进程是毫不关心的。但是当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殖民政权为印度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化,迫使印度农民和全国性的政治进程有了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越来越密切。这样一来,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方面,他们和社会政治精英们有了共同利益,这是农民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并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的主要原因。

谢双明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东方农民问题》①中写到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英、法等西方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并且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而处于东方的印度、中国、土耳其等国家依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民仍然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东方农民问题进行了研究之后认为,东方农民深受多重剥削和压迫,陷入了极其贫困、面临破产的境况,所以东方农民已经成为了一种巨大的革命力量,参加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东方农民应获得国家的帮助才能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观点或理论至今仍有重大意义。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从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研究印度殖民地时期农民起义的着作出现,所以本文将参照庶民学派和新剑桥学派研究农民起义的理论,并根据殖民政权在印度农村地区所采取的剥削方式的不断变化,把殖民主义时期分为早、中、晚期,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农民起义的案例分析,最后总结出各个时期农民起义的特点,最终得出整个殖民地时期农民起义的特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孟加拉地区被征服的最早,受剥削程度最深,农民起义和抗争爆发得也最为频繁,所以本文选取的农民起义案例发生在孟加拉地区的比较多。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介绍殖民主义早期(约 1770 年-19 世纪 50 年代)的农民起义,并在对农民起义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一时期农民起义的特点。在这一时期,英国由于还处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所以对商业资本的需求量非常大,殖民政权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在印度农村采取了榨取地租的方式,这种赤裸裸的暴力掠夺的方式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农民起义由此爆发。这一时期的农民起义包括朗布尔的抗税起义、梯图·米尔起义、法拉兹运动和桑塔尔人部落起义。

第二章介绍殖民主义中期(19 世纪后半期)的农民起义,并在对农民起义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一时期农民起义的特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后,印度政府开始直接管理印度。为把印度变成英国的原料产地,殖民政权进行了地税改革。这次地税改革非但没有给农民带来任何好处,还使得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而沦为佃农,生活也更加困苦不堪,所以导致这一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这一时期的农民起义包括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农民斗争、蓝靛农民暴动、帕布纳和博格拉的农民抗租运动以及德干农民起义。

第三章介绍殖民主义晚期(20 世纪上半叶)的农民起义,并在对农民起义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一时期农民起义的特点。在这一时期,英国对印度的剥削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英国除了对印度的原料需求有增无减,还加大了资本输出,大多数农民的地位继续恶化。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农民起义包括东孟加拉反放债人运动、西孟加拉的三次民族主义群众骚乱、边境地区的分成农骚动和特仑甘纳起义。